资本水平、经营模式与流动性创造——对我国寿险公司的实证检验

 

张诗豪、赵桂芹

 

[摘 要]金融中介通过将流动负债转化为非流动资产,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寿险公司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类似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基于此,本文利用2009-2017年我国寿险公司的数据,分析寿险公司的流动性创造水平,考察其流动性创造的关键影响因素,检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寿险公司更多地吸收流动性而非创造流动性;从流动性创造总额上看,总资产占寿险业70%的大型寿险公司约吸收了寿险业63%的流动性;资本水平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支持“挤压假说”,低资本水平的公司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和流动性需求,提高了流动性创造水平。不同公司规模下寿险公司的流动性吸收程度不同,相对于小型寿险公司,大型寿险公司资本水平的增加会对流动性吸收水平会产生更强的杠杆作用;此外,偏向资产驱动负债经营模式的大中型寿险公司,流动性吸收功能较差,而小型寿险公司表现相反。本研究旨在为监管机构制定偿付能力监管政策、加强流动性监管以及促进保险公司坚持“保险姓保”等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寿险公司;流动性创造;资本水平;经营模式

 

 

强制保险对商业保险的带动作用研究

 

高立飞、王国军

 

[摘 要]强制保险在风险管理领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其与商业保险发展的内在关系也逐渐引起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研究了强制保险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带动效应。结果显示:投保交强险的个体投保商业车险的概率显著更大,拥有强制人身保险的个体投保商业人身保险的概率显著更大,车险与人身保险之间还存在一定的交叉带动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强制保险对商业保险发展的带动效应存在城乡、区域、工作单位类型等方面的异质性。本研究对于进一步促进强制保险与商业保险良性互动发展,提高民众保障水平,加快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强制保险;商业保险;带动效应;pr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

 

 

我国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构建——基于江苏省的应用分析

 

南京大学课题组

 

[摘 要]保险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基于此,课题组以江苏省保险业为研究样本,致力于构建评价我国保险业营商环境的指标体系。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经过反复论证,该指标体系包含了8个二级指标维度,即政策维度、法治维度、诚信维度、投资/经营维度、人才维度、税费维度、认知维度和舆情维度,以及相对应的32个三级指标。通过相关指数编制方法与客观赋权法相结合,采用大样本的调查问卷,课题组测算出了江苏省及13个地级市的保险业综合营商环境指数和八个二级维度指数得分。

[关键词]保险业;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风险因素、经营特征对规模农户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的影响——基于江苏省33个县的经验证据

 

林乐芬、李远孝

 

[摘 要]目前我国探索完善市场化农业生产风险分散机制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全面提升农业保险供给能力的呼声也日益增高,水稻收入保险试点是我国农业保险创新的有益尝试。本文基于江苏省规模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对规模农户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灾次数和经历的水稻价格重大下跌次数对规模农户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经营特征也正向促进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ISM模型表明规模农户的经营特征是水稻收入保险响应意愿的驱动因素,风险因素为中间层因素,传统水稻产量保险的弥补成本百分比和水稻收入保险条款可理解性是最高层因素。因此,须着手系统化收集水稻的受灾损失历史数据,健全水稻价格信息采集发布机制,重视规模农户水稻种植成本、单产数据的积累,优先在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规模经营特征明显、产量价格等数据保存较好的地区进一步深入推广水稻收入保险的试点工作。

[关键词]风险因素;经营特征;水稻收入保险;规模农户响应意愿

 

 

保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促进作用研究——来自中国A股非金融公司的经验证据

 

张祎桐、李雪

 

[摘 要]保险融资功能的研究对于丰富保险功能理论、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债务融资促进作用是保险业融资功能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我国2012-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使用混合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企业保险融资促进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其债务融资规模,有效促进企债务融资。 为解决不可观测因素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系统GMM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回归,发现结论依旧成立。

[关键词]保险的融资功能;企业保险支出;债务融资成本;债务融资规模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老年人的失能风险和照料时间——基于Barthel指数的分析

 

张文娟、付敏

 

[摘 要]文章采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普遍使用的失能评估工具Barthel指数作为老年人的失能评估标准,以2014年的CLASS和CLHLS数据为基础,在将两项数据合并后,综合运用多重填补法、生命表技术、沙利文法,对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及其长期照料需求时间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老年人失能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带残存活时间均高于男性,应将其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第二轻中、重度失能人群中受损的活动能力项目存在差异,在提供照料时应加以区分;第三,60岁的老年人在重度失能状态下需要照料的时间约为0.42年,中重度状态下为0.79年,但是如果将轻度失能也考虑在内,需要照料的时间将增至5.01年。因此,将项目的受益人群扩大到轻度失能人群会导致照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失能风险;自理预期寿命;老年人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降费空间的地区差异研究——基于参数匹配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

 

郭秀云

 

[摘 要]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存在明显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费率的地区差异,以及政策缴费率、实际缴费率与参数匹配缴费率的背离。本文建立参数匹配模型,模拟测算中央调剂制度的费率调剂效应,以及扩大覆盖面、提高遵缴率和夯实缴费基数的参数优化效应。研究发现:中央调剂制度具有均衡地区费率的再分配效应;降费空间的扩面效应>基数效应>遵缴效应;地区之间缴费率的区间范围收窄,总体收敛趋势明显;“中位降费空间”模拟结果显示,多重效应相叠加,“当前替代率”水平下,有15个省份具备将单位缴费率降至16%的条件。省级统筹条件下的降费空间相对有限,全国统筹与优化参数双向施策,是解决结构失衡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充分挖掘各地区降费潜力,规避地方的道德风险,以降低单位缴费率和调整缴费基数为契机,建立起降费与扩面、提高征缴能力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制定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尽快实现基金统收统支。

[关键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账户;降费空间;参数匹配模型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受益公平性研究

 

刘欢、戴卫东、向运华

 

[摘 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设计的基本目标之一是为不同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提供制度保障。其中,实现受益公平性是制度的首要原则。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入手,以中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通过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受益公平性理论框架和两阶段Heckman模型,利用2009~2015年CHNS调查数据,对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受益公平性进行分析。在未限制参保群体样本下,群体间受益差异显著。在模型中加入限制条件后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收入群体在基本医疗保险受益公平性方面仍然存在显著差异,但系数水平降低。通过引入医疗保健补偿水平进行验证,结果呈现出低收入群体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显著差异及不公平性,而这种差异性并未被商业医疗保险及社会医疗救助的补充作用所抵消,且医疗保健支出增多会降低个体住院等费用支出,而高收入群体具有更多的医疗保健支出,从而形成新的不公平性。

[关键词]均等理念;受益公平性;社会医疗保险;医疗保健

 

 

上一篇:2020年第04期目录

下一篇:2020年第06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