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春风;
实行产寿险互动式发展,是保险集团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服务和谐社会的需要,可以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和协同效应,实现又好又快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实行产寿险互动式发展,必须解决认识定位、机构管理、政策配套、利益驱动、合作冲突、内耗、关联交易风险等问题。要实现产寿险良性互动,必须加强产寿险互动的组织领导,加强产寿险互动的机制建设,加强产品开发工作,加强运营保障等平台建设,加强产寿险互动营销模式的创新。
2007年08期 No.232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李兰若;
确立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是我国保险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而且是正确审视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研究我国保险业发展后劲、把脉我国保险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保险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核心命题,也是保险业创新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经营保险产品为主业,通过实施差异化保险经营策略和精细化管理模式,合理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7年08期 No.232 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赵曼伊;
保险业是金融领域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必然要利用市场机制,遵循供需平衡的经济规律,将作为保险市场重中之重的公众、保险人置于一个供需的天平之上,与再保险人、保险中介人和保险监管机构共同努力,齐心维护保险业的稳态,使保险业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
2007年08期 No.232 10-1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郑建中;
我国是健康保险不发达国家,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较低。制约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宏观因素有:相关政策不明晰,商业健康保险规模小,地下保单在沿海地区比较猖獗;微观因素有:同业恶性竞争,产品同质化,道德风险存在,精算或经验数据缺乏基础,专业经营人才缺位。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必须寻求政策机遇;突破传统的"健康保障+健康管理"模式;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实行专业化经营;提倡人性化服务;细分产品,有效控制风险;实施战略性人才储备。
2007年08期 No.232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徐建中;张春平;
顾客以其让渡价值作为价值取向,做出购买、再购买决策。寿险顾客让渡价值的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对寿险顾客让渡价值构成要素的分析,得出提高寿险顾客让渡价值的途径,对提高寿险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顾客让渡价值首先是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的问题,是涉及到企业各部门、各经营环节以及业务合作伙伴的系统工程。可以采取提高保险产品的核心价值、不断发掘保险产品的延伸价值、不断改进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严格选择业务合作伙伴等措施来提高顾客让渡价值。
2007年08期 No.23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龙梦洁;
进入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近代以来世界人口演变的基本趋势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尤其给老年保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随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结构性改革的开展,政府主导下的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的保障水平逐步降低,政府在老年经济保障领域的责任进一步退出,而让位于市场化管理运营的企业年金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计划。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计划保障水平的下降,意味着商业保险在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7年08期 No.232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庄恭南;李潍;王小平;
原位癌在重大疾病理赔中往往引起争议,保险公司通过对原位癌的发生、发展及诊断的阐述,结合理赔实务中原位癌案例的分析,宣传相关业务知识,提出保险理赔的处理原则。
2007年08期 No.232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俞松苗;滕鑫;
国外保险公司和保险(金融)集团的破产案例提醒我们要注意国内保险集团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偿付危机和破产风险。以保险为主业的保险集团的破产风险来自于主要子公司,即专业保险公司的破产,主要包括由巨额索赔、定价过低、再保险、投资风险、业务过度发展、准备金不足、拓展新市场、保险欺诈、管理不善等九方面原因造成的破产。子公司的偿付危机和破产风险将通过品牌、内部交易和交叉投资三个途径传递给整个集团,可能给集团内有关成员公司和整个集团的声誉和偿付能力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引致整个保险集团的破产,并通过"溢出效应"给整个行业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保险集团的危机应对机制,包括设立子公司作为综合经营的载体、建立集团内完善的破产风险监控系统、建立集团内部的救助基金、集团成员分别上市和建立偿付危机应急预案等。
2007年08期 No.232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 王少群;
保险公司破产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本文列举了发达国家部分保险公司破产的案例,分析了其破产原因,对照中国保险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比较。结论指出,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保险公司破产的案例,但定价过低、投资风险加大、业务发展过快、再保险能力弱、过度依赖中介等导致保险公司破产的主要风险在我国也普遍存在,某些风险相对偏高。建议通过采取费率管制,推动保险资金专业化运用,限制投资比例,支持保险公司上市,增强再保险能力,规范中介机构,强化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等一系列措施,降低我国保险公司的破产风险。
2007年08期 No.23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石晓军;郭金龙;郑海涛;
基于中国银行保险的特殊性和中国银行保险目前的发展状况,实施监管干预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监管干预的实质是利用监管的力量形成保险公司的策略联盟,以集体的力量改善保险公司在银行保险博弈中的劣势地位,促进中国银行保险市场的公平与效率。监管干预可以改善保险公司的地位,促进公平秩序形成;促进银行保险的合作创新,提高效率;促进保险公司内部管理的进一步优化,提高竞争力。监管干预的主要风险有:监管机构自身松懈干预策略的力度;银保市场会出现暂时性回落的风险;小型的、特别是新的保险公司的经营可能会变得更加困难。为此,监管者要坚持不懈地强化干预策略的力度;对具体的干预措施不断评估和优化,以适应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趋势,兼顾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需要。
2007年08期 No.232 51-5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张维;
本文在全面考察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最近十多年来关于证券监管和保险监管的主要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借助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演化进行了分析,也对证券监管与保险监管的关系进行了剖析。认为混合监管将成为我国保险监管制度设计的主导理念;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是我国保险监管亟待解决的难题;严格监管是我国保险监管制度设计必须坚持的主要理念。
2007年08期 No.23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李雪霜;
目前,车险市场不严格执行车险条款费率进行恶性价格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它既降低了部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影响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也损害了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合法利益。为此,要完善财产保险公司的治理结构,改进经营考核体制;厘定车险纯风险损失费率,合理确定车险经营成本;以偿付能力优先原则实施监管;进一步完善财产保险公司车险业务处理信息系统;强化行业自律机制;加强保险知识的宣传。
2007年08期 No.23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 何旭;王新军;
银行保险在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渠道选择,也是短时期内实现战略增长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银行保险业务将面临着空间压缩和渠道成本增加等方面的诸多困难。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是在产品、销售方式、资金总体投入的匹配等方面实现全面创新。中小型保险公司发展银行保险应采取利用战略优势寻找突破、寻找银行保险合作的空白点、与众不同的合作模式、适度建立联合竞争联盟、采取保险中介承包经营策略等对策。
2007年08期 No.232 67-6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0K] - 杨克泉;吕立伟;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吸引跨国公司争相涌入,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提出了紧迫的要求。我国保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主要内容有:引入保险风险概念、引入准备金充足性测试、确认分出分入业务、明确再保险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和基准。保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保险业竞争、保险公司收入与股本、保险业透明度、保险风险管理、再保险业、较小规模保险公司执行成本都有影响。我国保险公司应该通过科学安排债券组合、调整合同价格、重新设计原有产品、加强产品创新、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等来应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2007年08期 No.232 70-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赵汴;邬金涛;
信任是保险公司和顾客建立长期关系的关键因素,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信任将显著地影响保险公司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质量。影响信任的前因主要包括服务提供者的专业水平、产品的绩效、公司的信誉、满意和共同的价值观。保险公司应通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开展保险产品的自主创新、提高保险服务的质量、完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和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来提高信任度,从而维持高顾客忠诚度。
2007年08期 No.232 73-7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 李坤;
保险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直接关系到优秀保险人才群体的形成,有利于强化保险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保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保险员工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保险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保险企业管理系统提供多重支持。有助于保险企业与员工实现"双赢"。保险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遵循协调协商、公平对待、动态管理、善于创新等原则。实现保险企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应注重培训,满足员工不断学习的心理需求;精心策划,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运用考核手段,推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提高工作参与度。
2007年08期 No.232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