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粮作物减产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研究

 

叶涛、陈说、刘苇航、牟青洋、史培军、张兴明

 

[摘 要]《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开展农业保险风险区划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针对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利用作物模型集合模拟器、配合县级历史单产统计数据,使用单产时空融合方法还原了1991~2016年全国10 km栅格水平的单产损失率,厘定了保险纯风险损失率和大灾风险附加费率。结果显示,在100%保障水平下,10 km栅格尺度上的水稻纯风险损失率的均值为3.8%、标准差为3.1%;小麦纯风险损失率的均值为5.9%、标准差为3.7%;玉米纯风险损失率的均值为5.8%、标准差为3.4%。全国范围内统一分散大灾风险的前提下,20年一遇大灾风险附加因子分别为0.85(水稻)、0.64(小麦)和0.7(玉米)。本文的评估方法有效解决了时间序列插补和空间降尺度的问题,可提供较高空间分辨率的评估结果、支撑各级行政单元的费率厘定,且具有较强的原生性、可配合实际需求计算不同保障水平的费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新一轮农业保险区划工作提供重要量化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减产风险评估;纯风险损失率;大灾风险附加费率;费率厘定

 

 

股权结构对财险公司风险承担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王丽珍、肖淦丹、田嘉晴

 

[摘 要]本文从理论层面上剖析了公司股权结构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具体作用机理,然后基于2002~2018年我国77家财险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进行参数估计。研究发现,股权结构对我国财险公司的风险承担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股权集中度对承保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表现出“侵占效应”;股权制衡度对承保风险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对投资风险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外资参股对承保风险和投资风险分别存在显著正向和负向影响,外资股东的进入有利于降低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但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其承保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强化股权的穿透式监管、推进形成“相对集中、多股制衡”的股权结构以及适当引入外资丰富财险公司股权结构等建议。

[关键词]股权结构;财产保险公司;风险承担;3SLS

 

 

非寿险承保风险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复杂网络分析

 

陆思婷、粟芳

 

[摘 要]本文基于我国财险业2009~2018年数据,用复杂网络理论模型构建了财险业承保业务网络,并模拟了承保风险传染过程,分析了承保风险对财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轨迹及程度。研究发现,我国财险业承保业务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承保风险的增加会引发传染风险,进而导致爆发系统性风险。但当前我国财险业整体稳定,只有发生1600亿元及以上的初始损失时,才会有保险机构陷入危机;当初始损失大于8500亿元时,才会有保险机构因传染风险而陷入危机。在承保风险的传染过程中,损失至少以数倍的速度下降;保险机构主要在承保风险和前两轮传染中损失较大,在后续传染轮次陷入危机的可能性极低。因此,防范巨灾风险、监管重点公司、探索巨灾转移机制并建立承保风险预警机制显得比较重要。

[关键词]财险业;承保风险;系统性风险;复杂网络模型

 

 

夫妻联合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价模型与应用

 

李云龙、王晓军

 

[摘 要]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长寿背景下,社会对老年长期护理保障的需求不断增长,基于家庭保障的理念,本文将多元寿险模型推广到夫妻联合长期护理保险,构建了健康、轻度失能、重度失能和死亡的马尔科夫四状态转移模型,并在联合个体状态转移相互独立的假设下给出了夫妻联合长期护理保险定价模型。最后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微观数据,实现了对夫妻联合长期护理保险净保费的计算,得出夫妻联合长期护理保险的保障成本更低的结论。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马尔科夫模型;多元生命模型;定价模型

 

 

目标日期基金产品的设计研究

 

谢世清、张梦鸽

 

[摘 要]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养老负担沉重,目前国内养老金融产品品种单一、结构失衡,现行养老品体系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目标替代率的生命周期基金模型,基于此模型模拟设计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目标日期基金产品。该产品在较合适的风险水平下实现了保值增值,以很大的成功概率满足了投资者退休后的支出需要。模型中目标替代率设置得越高,投资者风险偏好水平越大,则基金权益资产比重开始下滑的年份越靠后,其下滑曲线也越平缓。在工资增长的假设下,设计出的下滑曲线位置更高,下滑更缓慢。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更新可得历史数据,动态调整模型中的变量,能够根据市场行情做出更合理配置,更好地优化基金收益。本文提出的基于目标替代率的生命周期基金模型给出了设计目标日期基金下滑曲线的新思路。

[关键词]目标日期基金;目标替代率;动态资产配置;下滑曲线

 

 

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情境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基于司法判决文书的实证研究

 

黄丽娟、吴剑、李臻

 

[摘 要]保险人恶意不当理赔的本质是保险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属于非效率违约,司法案例的Log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现有的制度无法对此类行为实现有效的规制。对此,惩罚性赔偿能够将保险人非效率违约造成的全部社会成本内化至损失当中,促使其选择符合社会效率的诚信履约行为,因而是一个可行的制度选择。在制度构建上,为避免对保险人的过度威慑而导致的效率减损,适用惩罚性赔偿应当从主观过错和客观行为两方面予以限制,在主观过错方面,惩罚性赔偿应限于保险人的严重恶意,主要包括故意和极为严重的重大过失;在客观行为方面,惩罚性赔偿应当遏制的是能够体现保险人严重恶意的行为,即在Logit模型中对保险人严重恶意有显著提升作用的行为。

[关键词]恶意不当理赔;惩罚性赔偿;非效率违约;社会总成本

 

 

后疫情时代失业保险基金可持续性与经济调节功能研究

 

薛惠元、曹思远

 

[摘 要]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我国失业保险基金精算模型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失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和经济调节功能进行研究,并通过政策仿真研究不同政策参数对失业保险基金周期性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2020~2035年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当期缺口均在90亿元及以上,其中2020年基金当期收不抵支问题严峻;第二,疫情冲击后2020~2025年基金累计结余不断减少且消耗速度较快,若无其他政策干预,2025年累计结余将耗尽;第三,由于失业保险阶段性“免、减、缓、返、补、扩”系列政策的出台,疫后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调节功能凸显,但仍存在改进空间;第四,费率、参保率、费基占比(实际缴费基数占应缴费基数的比重)的提高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降低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基金当期缺口,延缓基金累计结余耗尽时间,但只有参保率和费基占比的提高以及城镇登记失业率的降低才能促进基金经济调节功能的进一步发挥;第五,参保率、费基占比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三项政策参数的复合和综合变化能够放大其对基金周期性平衡的调节效应,在本文提供的四项政策组合中,最优可使2020~2035年仅存在6年当期缺口,基金累计结余耗尽时间推迟至2035年后。因此,建议继续扩大失业保险制度覆盖面、进一步夯实失业保险缴费基数、灵活调整失业保险金最长领取月数。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失业保险基金;可持续;经济调节功能

 

 

财政分权如何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失衡?——基于收支二维视角的分析

 

汪润泉、鲁於、刘玉萍

 

[摘 要]基金失衡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构建基金失衡的解释框架,并对其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显著加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失衡风险,在经内生性与稳健性处理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且财政分权的影响效应主要通过征缴效率和提前退休两个机制实现。具体而言,财政分权诱发地方政府放松缴费监管,导致养老保险缴费收入遭受损失;财政分权引起地方政府降低退休审核,以致职工提前退休现象较为普遍,进而加大了基金支付需求;制度环境对财政分权的两种作用路径具有门槛效应,在基金相对富余、对财政补贴依赖度低以及总体法定费率较高时,财政分权的作用机制更加突显。本文验证了宏观经济体制对养老保险基金运行的影响,深化了对分权体制与养老保险制度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失衡;财政分权;提前退休;征缴效率

 

 

上一篇:2021年第01期目录

下一篇:2021年第03期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