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的增长源泉及动力转换——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分析

刘继光  吴陈锐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保险业的增长质量,本文对保险业的增长进行分解,并测算了增长驱动的贡献。本文采用DEA非参数方法,分两个期间实证考察2008~2016年保险业的增长源泉及动力,并将保险业的产出增长分解为创新驱动和要素驱动两部分,测算了保险业在两个考察期间的动力转换。研究发现:相比2013年、2016年财产险机构发展的单因素驱动的态势更加明显,创新的重点从效率提升向技术进步转变;人身险机构由单因素驱动向要素、创新双驱动转换,从过度依赖要素驱动的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转移,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多数人身险机构技术进步的增长贡献上升,而效率提升的增长贡献减小。本文认为我国保险业正处于数量型增长模式向质量提升型增长模式的转变阶段,建议监管部门制定适应性的监管政策,财产险机构应将创新的重点集中在效率的提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人身险机构应将创新同时集中在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稳固要素和创新双驱动的增长模式。

[关键词]DEA非参数方法;高质量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要素驱动

 

 

巨灾风险放大及其影响因素测度

姚领  谢家智  车四方

[摘要]巨灾风险放大是现代风险社会的显著特征。文章基于自然灾害学与灾害社会学理论融合视角,对巨灾风险放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随机权神经网络方法,以中国地震灾害为例,对巨灾风险放大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巨灾风险放大是由自然与社会双重因素耦合而成的灾情“加重性”、“脱域性”、“加快性”和“延时性”复杂现象,巨灾风险放大程度由致灾因子破坏力、承灾系统脆弱性、承灾系统抗逆力和风险沟通有效度共同决定,且越来越取决于社会性因素。在巨灾风险管理实践中,既要合理避免遭遇破坏力强的灾害,降低风险的自然放大,也要从降低承灾系统脆弱性、提高承灾系统抗逆力、做好风险沟通的维度,降低风险的社会放大。

[关键词]巨灾风险放大;影响因素测度;随机权神经网络

 

 

资本约束下保险公司最优大类资产配置模型研究

王婧

[摘要]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以下简称“偿二代”)执行以后,投资风险直接体现在资本要求上,资本充足率成为保险公司投资决策的重要约束。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有必要建立整体经济资本预算框架,通过提高各类资产的边际资本回报率,提升公司股东价值。本文通过理论研究证明资本约束下保险公司最优大类资产配置的路径首先是进行负债风险匹配资产的管理,其次才是追求盈余资产收益最大化,同时,本文创新性提出了三阶段的数值求解方法,填补了国内文献以及保险公司实践中难以前置化资本约束得到大类资产配置数值解的研究空白。

[关键词]资产配置;资本约束;资产负债管理

 

 

新保险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对寿险企业利润计量的影响

赵蕾  刘嘉豪

[摘要]本文分析并比较了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号——保险合同(修订)(征求意见稿》与我国现行保险会计准则在利润披露与确认方面的差异。通过仿真模拟利润计量,发现征求意见稿下定期寿险合同的承保后期将会确认更多的利润贡献;合同服务边际对利润计量的平滑效应更加突出,尤其是对亏损计量的吸收作用将会显现;征求意见稿对手续费及佣金的规定会进一步平稳计量利润;收入口径的改变更符合寿险合同长期性的经济特质等。因此,建议我国寿险公司统一数据平台,衔接财务系统与精算系统;调整绩效考核指标、业务结构和产品策略;更加谨慎合理地进行产品定价测算;进一步加强保单的维护工作,为应对征求意见稿的实施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保险会计准则;寿险合同;保险利润计量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贫困群体生活的影响——基于CHARLS 2011~2015面板数据的分析

张跃华  王翌宵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对低收入的贫困群体的生活产生更显著的效用,从而论证该制度是否助力扶贫工作。因为养老金是收入的组成部分,而收入有边际效用递减的特点,因此养老金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效用可能存在差别。本文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区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基于CHARLS 2011~2015年数据,采用多维贫困指标,使用断点回归发现新农保养老金对贫困参保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产生更显著的效用,有助于扶贫工作。并使用含复杂时变效应的二元变量模型,进一步发现该效用在养老金开始发放时显现。本文结论有利于认识新农保政策对扶贫的作用,并将扶贫工作和已有的社会保险政策结合,以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关键词]新农保;扶贫;断点回归;复杂时变效应

 

 

商业医疗保险能提高农民工消费吗——基于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

文乐  李琴  周志鹏

[摘要]本文使用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与其相匹配的城市宏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并结合处理效应模型,系统探究了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人均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其作用机制在于,商业医疗保险减少了农民工医疗方面的支出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了预防性储蓄,使得消费增加;(3)分组回归结果显示,商业医疗保险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还存在异质性,其中,高收入群体、“70后”、或来自省内的农民工受商业医疗保险的正向影响更大。

[关键词]商业医疗保险;消费;农民工;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

唐迪  高向东  方中书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公共政策,对提升新生儿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国外学者关于医疗保险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做了详尽研究。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与国外模式不同,但国内却鲜有研究关注此领域。本文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医疗保险制度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本文的基本判断是: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显著提高了新生儿的健康水平,并且对于流动人口及城职保参保对象等群体的新生儿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大。这为进一步提高医保覆盖率、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新生儿健康;选择性

 

 

论不健全交强险关系之效力重构

沈小军

[摘要]在驾驶人使用机动车未得投保人允许或存在违法行为等不健全交强险关系中,被保险人将不享有保险金给付请求权,但现行法将保险人的责任限制在抢救费用的垫付上,有违保护受害人之立法目的。尽管实务部门以限缩解释“未得投保人允许”以及扩张违法驾车情形下保险人的责任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受害人的保护,但仍存在一些保护漏洞。不健全交强险关系的效力应当限于使保险人取得对不正当被保险人的追偿权,而不应当对受害人的保险金请求权产生不利影响。现行法对保险人追偿权的规定采列举模式,无法涵盖所有情形。“未得投保人允许”除“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外,尚包括“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的情形。被保险人违法驾车除《交强险条例》第22条已经列举的情形外,还应包括其他不真正义务的违反。为兼顾被保险人的正当利益,保险人的追偿权应受到适当限制。除应具备因果关系要件外,对被保险人非因故意而违反不真正义务的情形应废弃全有全无原则,而改采比例原则。

[关键词]交强险;被保险人;受害人保护;保险人;追偿权

 

 

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的经验及局限性

汪必旺  王克

[摘要]美国的牲畜价格指数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且保险方案相对比较完善的农产品价格保险,它是美国将作物收入保险的经验向畜牧业延伸的结果。通过保险方案的设计和再保险安排,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在解决农业价格保险可行性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效果。相对于期货与期权工具,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具有准入门槛和交易成本更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操作不够灵活等劣势,总体而言,更适合美国的中小规模生产者,而对大规模生产者吸引力较弱;且与期货与期权工具类似,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只能提供年度内的价格风险保障,无法如美国的农产品计划项目那样提供跨年度的价格风险保障。从运行结果来看,美国的牲畜价格指数保险的承保规模较小,且没有发展成为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趋势。美国牲畜价格指数保险的经验及局限性对中国具有如下启示:错开农产品价格保险的承保期间;建立农产品价格保险再保险制度;探索多种政策可能性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

[关键词]价格指数保险;价格风险管理;牲畜

上一篇:2019年第4期目录

下一篇:欢迎订阅“庆祝建国70周年”特辑